各位小伙伴們,春節(jié)愉快!假期過半,走親訪友的時候有無被親戚長輩夸贊呢?博主近期被一個阿姨說:“哎呀,這孩兒白胖白胖的,跟年畫兒里似的?!甭牭竭@番話感到一萬點的損傷,瞬間腦補年畫上平常的名人形象,咱們一塊回憶下:
年畫《劉海戲金蟾》
年畫《魚兒肥又大》
年畫《一帆風順》
年畫《年年有余》
娃娃懷抱鯉魚的“年年有余”年畫,瞬間勾起了博主的兒時回憶,小時候總在想,我啥時候亦能騎著這么大一條魚,多神氣。你的家里有無貼過類似的年畫呢?古代的年畫又是什么樣子?
咱們聊聊“年畫”
過去普通家庭接觸的繪畫,最平常的,便是年畫,有的年畫可能要做為裝飾品貼上一年。那樣年畫最早又是什么樣子的呢?
年畫·起源
年畫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shù),和春聯(lián)同樣,起源于“門神畫”。
跟老大眾同樣,明清兩代皇宮里每逢過年亦要貼門神、貼春聯(lián)。故宮現(xiàn)存清代門神重點有以下幾類:將軍門神、福祿門神、判子門神、童子門神、仙子門神。
將軍門神
將軍門神畫面為二武將,金盔金甲,大紅戰(zhàn)袍,手持金瓜,腰懸弓矢寶劍。通常位置于右側(cè)者白臉鳳目、五綹長須,左側(cè)者紫面環(huán)眼、連鬢虬髯,對應民間所說的秦叔寶和尉遲敬德二位名將。
仙子門神
女性仙子門神頗為罕見,應是皇宮內(nèi)廷懸掛者。仙子通常身著彩衫,披帛飄帶,手捧各樣寓意吉祥的仙物。
年畫題材豐富浩瀚, 除了咱們熟練的內(nèi)容,其實在古代皇宮里亦流行畫年畫,歲朝圖便是典型的皇宮年畫。它是新年“開筆”。除夕夜里,皇上舉行“開筆式”。清代每逢新春,宮廷畫師們便要按時呈交“年例畫”以供宮室春節(jié)點綴之需。
皇宮里的年畫——歲朝圖
“歲朝”,即一歲之始,古指農(nóng)歷正月初一。
心情好的時候,皇帝還會在“開筆式”或春節(jié)時期畫上幾筆。
弘歷御筆歲朝圖
文藝男青年乾隆皇帝的以上10件御筆歲朝圖,分別繪制于其44歲、56歲、70歲、81歲等區(qū)別的年齡段。這些畫作不但寓意都非常吉祥,況且展現(xiàn)了乾隆皇帝的雅好書畫、博學多能。
除了皇帝的畫作,亦有許多名家,創(chuàng)造出不少優(yōu)秀的年畫作品以反映當時的風俗人情:
清 丁觀鵬《太平春市圖卷》
此卷描繪新春農(nóng)村熱鬧歡慶春節(jié)情景,爆仗、太平鼓、果品、鳥魚挑攤,以及各樣行業(yè)的耍猴貨郎、算命、跑旱船的表演藝人。挑夫擔子盛放糕點運用的是青花與描紅龍紋碗、盤,均是乾隆時期宮廷用器,可知街上買賣藝人都是由于宮中侍仆所裝扮。
清 徐揚《日月合璧五星聯(lián)珠圖》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初一,觀象臺欽天監(jiān)測到“日月同升,五星聯(lián)珠”的天文異象,預示是年“海宇晏安,年谷順成”。徐揚奉命繪圖記錄此千載難逢之吉兆。新年初一,文武官員進京賀朝,市井大眾亦紛紛出門互相賀年。畫卷詳繪了北京當時的城市面貌,再現(xiàn)了當時乾隆盛世市井繁華富庶的情形,以及當時大眾燒聚火盆、守歲接神等歲朝習俗。
清 姚文瀚 《歲朝歡慶圖》局部
此圖描繪過年闔家歡慶團圓的場面。男女主人端坐廳堂,孩童們則敲鑼擊鼓、吹笙拍板,點燃炮竹,嬉戲于庭院中。家仆或持酒壺侍立,或端送糕果,穿梭于前廳迴廊裡。后烘托出滿堂富貴吉祥的年味。
聊了這么多其實是想把漂亮的畫作和濃濃的年味與你分享 新春哪能無禮物這幅徐揚的《萬事如意》最能表達博主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