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64lLAe1R6RhPRNNr4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4zJU5D1R6RhQ9dlLL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yIySTF1R6RhPzapqV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3bLjZy1R6RhSjPt7I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fiCwIg1R6RhPzZpTX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undefined](https://cbu01.alicdn.com/img/ibank/O1CN01AjwF4O1R6RhNMjOhW_!!3191592062-0-cib.jpg?__r__=1732084261409)
歡迎留言
咱們將從留言中抽出三位送出觀展門票,并有機會得到藝術家的親自導覽
不要怪我沒告訴你?。?!
展覽 / 回路——2000年敗興的西南影像實驗
地點 / 麓湖·A4美術館
展期 / 2017年12月23日 - 2018年3月17日
“回路——2000年敗興的西南影像實驗”即將于2017年12月23日開幕。展覽將A4美術館近三年針對西南影像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調研以及個案科研串聯,重新審視影像媒介的邊界,以及怎樣回到自己文化語境回溯創(chuàng)造與連接的道理,探討當代影像藝術新的可能性。
/ / /
此次展覽尤其邀請到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創(chuàng)辦人、藝術家榮榮,
與麓湖·A4美術館館長、策展人孫莉一起擔任藝術總監(jiān),
李杰、蔡麗媛聯合策展,
一質NTYPE擔任展陳設計,
空一禪師為展覽題字,
集中呈現11位來自西南并活躍于國際國內的影像藝術家
阿斗、陳蕭伊、馮立、駱丹、黎晨馳、
黎朗、李俊、木格、張晉、張克純、張曉
最新創(chuàng)作作品。
/ / /
這次展覽主題“回路”能夠被視作一條形成思維閉環(huán)的通路,也能夠看做連續(xù)行動的過程。咱們試圖將生活在西南區(qū)域的部分影像藝術家的點狀實驗,構成一條連續(xù)的線索,呈現一段時間的切片,多向度地展開“何為攝影以及怎樣激活影像生產機制”的質問。
回路,不單單是一次西南影像實驗的回望,它亦涵蓋針對激發(fā)這些影像藝術家實踐的土壤和機制的探究與討論。藝術家的連續(xù)實踐,使咱們從更加多維度理解藝術家及其作品與時代、對象以及影像本體的關系。這既是一次回溯,又是一次以試錯的勇氣而得到的展望,亦是一次關于將來創(chuàng)作轉向的起始。
/ 阿斗 《何時 何地 何去》 /
△
阿斗,東亞,藝術微噴,61x50.8cm,2016
A Dou, East Asian, Giclee Print, 61x50.8cm, 2016
△
阿斗,南亞國度,藝術微噴,61x50.8cm,2016
A Dou, South Asian Countries, Giclee Print, 61x50.8cm, 2016
有些無關緊要的所想,并不重要,或許瑣碎,但只愿把握稍許的靈動。或許影像與物影非繪畫,亦非傳統(tǒng)道理的攝影,然則它們畢竟承載了所有多即使少,少即是多的語境氛圍不得自拔的隨性,自然。留給自己以作玩味?;蛟S無那種宏大的野心,亦無巧妙至極的聰明勁頭,唯有與心隨走的快感得以為報,唯藝趣足矣。
—— 阿斗
/ 陳蕭伊 《Where we met? 》 /
△
陳蕭伊,西奈山#1,UV鋅版打印,100x150cm,2017
Chen Xiaoyi, Mount Sinai #1, UV print on Sheet Zinc, 100x150cm, 2017
△
陳蕭伊,西奈山#2,UV鋅版打印,66.67x100cm,2017
Chen Xiaoyi, Mount Sinai #2, UV print on Sheet Zinc, 66.67x100cm, 2017
月亮做為最古老的計時工具,在伴同著人類漫長的種族記憶中,它逐步構成為了一種繁雜的內在體驗。在同一種經驗的無數過程的凝縮中,咱們透過月亮去理解了永恒的運動,以即時間凝固的形態(tài)。而循環(huán)往復的月亮,正是海德格爾所形容的那種保持著陰暗的光明,而非單純的一片光明。
正如月亮做為一個永遠奇異的他者,是永不可觸及卻又對此心懷期望的承載物。在那里,咱們只能夠透過間接的某種反射顯像中與之交會,哪些咱們所一起經驗的東西從來不是由于物體本身形成,而是咱們眼中的事物。某種道理上,月亮經過一種燃燒著的非在場和顯眼的缺失而作為可被感知的心理實體。因此呢,經驗作為裂縫——一場缺席,而生命再也不從現實的層面上被給出,亦再也不功效于那知道地表達真實事物的語言而加以呈現。
這一次,陳蕭伊經過對月亮原型意象的探索,在展覽中用影像的方式安置了一枚永恒處在運動中的月亮,經過在升落過程中的光線變化與反光材料的一起功效,旨在探索一種無限分離,聚合,以及矛盾事物中的偶然共存,以激活“非因果關系的有序狀態(tài)”,企圖在瞬間化的變量里達成一次同期性的共振。
——陳蕭伊
/ 馮立 《白夜》 /
△
馮立,白夜,算命者,藝術微噴,2007
Feng Li, White Night, Fortune Teller, Giclee Print, 2007
△
馮立,白夜,杵拐杖的兔子,藝術微噴,2015
Feng Li, White Night, A Rabbit with a Walking Stick, Giclee Print, 2015
十年前一個冬天的傍晚,我站在成都郊外一處田野,四周濃霧彌漫。有小路在眼前延伸,但火速就被涌動的霧氣湮沒。天色愈加黯淡,霧越來越粘稠。身在其中,不知何處,無力進退。
亦許是過了一會兒或是更長的時間,路的盡頭有閃爍的光芒從高處透過彌散的霧氣,像燈塔般忽幽忽明。一顆樹,一顆巨大的圣誕樹從天而降,點亮了一個奇幻的世界。莫名的怪獸在身旁張牙舞爪、詭異的男女跳著機械的舞步嘎吱作響、高挑無比的荷花像發(fā)光的巨型水母、呲牙咧嘴的熊貓在一步步的逼近。放眼四周,剛才還是夜色中的田野剎那間恍若白夜,而我似乎是這荒誕景象獨一的觀眾,一幕幕的精彩離奇只為我一人上演。
非常多年敗興我始終沉迷于那一晚的奇遇,圣誕樹的光芒讓我能夠洞見另一一個世界,以至于后來目睹了越來越多的難以置信的事情,掙扎著以死相搏的人、拎著人頭的男人、長著蝴蝶翅膀的人、迎面走來緊握利刃的人、閃電照亮的婚紗等等,無一不是那一場白夜的延續(xù)和重演。真實還是虛幻?早已分不清楚,就像當時分不清白天還是黑夜同樣。
這便是白夜的世界,亦是我的世界。
—— 馮立
/ 駱丹《回光》 /
△
駱丹,回光之二,博物館保藏級藝術微噴,伊爾福
Galeria Gold Fibre Silk,133.3x200cm,2017
Luo Dan, Project No.002, Archive Pigment Printing Inkjet on Archival Paper,
Ilford Galeria Gold Fibre Silk, 133.3x200cm, 2017
△
駱丹,回光之六,博物館保藏級藝術微噴,伊爾福
Galeria Gold Fibre Silk,133.3x200cm,2017
Luo Dan, Project No.006, Archive Pigment Printing Inkjet on Archival Paper,
Ilford Galeria Gold Fibre Silk, 133.3x200cm, 2017
倘若存在著一個超級程序員,他創(chuàng)造了宇宙,凌駕于一切之上。咱們可能只是在他控制的一個巨大的電子游戲里的虛擬存在,正如電影《黑客帝國》中描述的。倘若咱們像主角尼奧同樣面臨宿命中的抉擇:吃下藍藥丸,忘掉一切,永遠生活在虛擬世界里;或吃下紅藥丸,離開虛擬世界,走進真實世界。你會選取哪一個呢?
量子理學學家暗示,全部世界可能是一張全息圖,咱們看到的所有的形態(tài)、形狀,都是這一張全息圖中的一小部分。咱們的世界是一個將波形信息解碼為數字全息的、虛幻的物質世界。紛繁的物質,都是解碼這個世界的區(qū)別表達??陀^現實并不存在,盡管宇宙看起來詳細而堅實,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張巨大而細節(jié)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倘若將這張全息照片剪成幾個小塊,用激光束照射每一小塊時,看到的并不是整張照片的幾分之一,而是幾分之一的整張照片。全息照片中每一小部分反射的都是一個整體。這便是全息宇宙的理論基本。
做為一個“僅擁有中等認知水平頭腦”的人,對以上理論一知半解的認識,我無能力去構建符合科學規(guī)律的全息影像,但它們給我?guī)砹司薮蟮南胂罂臻g。這些影像,是一次藝術家的“偽科學”實驗。回光——回旋轉動的光,它們并非任何實體的再現,是激光照射在曲面上反射,放大N倍后形成的巨大幻影,在操控過程中持續(xù)運動變幻,被數碼相機拍攝紀錄下來。假設你足夠靠近,你會看到一個一個光的像素點,當你站在正常距離時能夠看到一個由無數像素點構成的完整影像。它們誘發(fā)一系列的思考:關于空間、秩序、結構、相關、實體、虛幻、信息。什么才是真實的存在?這一切都是基于想象,一次游戲產生的影像,轉瞬即逝。
—— 駱丹
/ 黎晨馳 《adhd》 /
△
黎晨馳,adhd,毛發(fā),藝術微噴絹紙,120x80cm,2017
Li Chenchi, adhd, Hair, Inject Print on Silk, 120x80cm, 2017
△
黎晨馳,adhd,平衡力,藝術微噴絹紙,80x50cm,2017
Li Chenchi, adhd, Equilibrant, Inject Print on Silk, 80x50cm, 2017
是經過身體運動來創(chuàng)作的平面雕塑。藝術家將顏料涂抹于身體的區(qū)別部位,在舞臺化的空間內進行長期且重復性的行徑表演,并用攝影的手段將全過程進行采樣紀錄。經過這般的方式,將生命的外在表現形式-身體還原到變化的歷程中。正如《塔木德》羊皮卷所說,生命是一道掠過的影子,因此人世的一切都沒法用靜止的圖像捉捕。這些瞬時性的雕塑只存在于揭發(fā)生成的虛空里,是將真實時空和身體運動壓縮至平面后的可視生命律動。
—— 黎晨馳
/ 黎朗 《1974》 /
△
黎朗,1974
Li Lang, 1974
每一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記憶初始點。我的記憶初始點是我家那臺上海牌收音機和從收音機里傳來的女播音員的聲音。這個點出現在一九七四年。我把一九七四年叫作為我的記憶元年。以播音員的聲音為切入點,作品經過畫外音和幻燈機投影家庭紀念照片的方式重構了對記憶元年的想象。照片和聲音不僅是過去的痕跡和回憶,在這如劇場般的幽暗空間中,它們尋找著與現實對話的可能性。
—— 黎朗
/ 李俊《記之暗面》 /
△
李俊,被拆遷院子里的房東老夫婦留影紀念.
河壩大樹下一個眺望遠方的人.夜晚發(fā)光的路燈.路面漆黑發(fā)亮,
藝術微噴,120x150cm,2017
Li Jun, The Old Landlord’s Photo in the Demolished Yard.
A Person Standing below the Tree and Look into the Distance.
Glowing Street Lamp in the Night.
The Road was Dark and Shiny, Giclee Print, 120x150cm, 2017.
△
李俊,一群手拿標語在街上叫喊的家長.
王府井電影院暗淡的內景.街邊釣玩具烏龜的小攤.
居民區(qū)樓道里蹲著向外看的小孩.小區(qū)草地上一對聊天的女子,
藝術微噴,120x300cm,2017
Li Jun, A Group of Remonstrative Parents Hold Slogans in the Street.
Somber Inner of Wangfujing Cinema. A Turtle-fishing Street Stall.
A Squatting Child Looking Outside in the Neibourhood.
Chatting Girls on the Lawn,
Giclee Print, 120x300cm, 2017
攝影是人用來記錄外界事物的媒介,不管是紀實攝影,還是藝術攝影,都有一個外在的對象。有無可能拋棄外在對象,從相機的內部來尋找某種影像的可能性?這是我想突破的第1個層面。在經過一段時間對材料的實驗之后,我將以前拍攝過的底片放入相機內部,瞧瞧光線透過底片會形成何種形態(tài)?于是形成為了這一組作品。我亦在試圖探討光線是怎樣在暗箱亦便是相機內部投射和透射影像的。這些底片記錄著現實世界的方方面面,然則在回到“母體”(相機)之后,只能呈現出各樣抽象的暗影。這是我想探討的另一個層面,關于人類記憶的不確定和不可知。
—— 李俊
/ 木格 《沿墻而行》 /
△
木格,通向村子里的新婚之路,寧夏,攝影/保藏級打印,150x120cm,2015
Mu Ge,Marriage Road, Ning Xia, lnkjet Print, 150x120cm,2015
△
木格,退伍的軍人,寧夏,攝影/保藏級打印,150x120cm,2015
Mu Ge, The Demobilized Soldier, Ning Xia, lnkjet Print, 150x120cm,2015
△
木格,白石山,河北,攝影/保藏級打印,150x120cm,2015
Mu Ge, Whitestone Mountain, He Bei, lnkjet Print, 150x120cm, 2015
《沿墻而行》是我體驗平常中國的一次次旅程,我試圖用自己的方式去接近故鄉(xiāng)以外的土地:一方面用笨重的大畫幅相機去描繪著與自己產生共鳴的世界,亦用置于汽車中央的行車記錄儀記錄了128658千米的里程,這是對自我之外的客觀記錄。一次次的觀察和體驗,陌生的地理和場域儼然為我筑起了一面面各自的“墻”,我只是一個感受點點滴滴的過客,就像我在北方蒼涼的土地上感嘆長城遺跡亦只是咱們心中的墻。
我所感興趣的哪些行走之間看到的平常,是一個又一個鮮嫩且陳舊的城鎮(zhèn)與鄉(xiāng)村,而我記錄的影像,是一種純粹且含蓄的“肖像”,與這片充滿歷史和記憶的土地上的裂縫與矛盾共存。
中國的鄉(xiāng)村與城市經常像兩個區(qū)別的世界,但這兩個世界其實彼此聯系,流動性很強。針對非常多當代人而言,融入這片土地的過程中卻發(fā)掘始終有一段距離,它就像一道無形的墻,但同期亦是一面鏡子,讓趕路的人看清腳下的路。
—— 木格
/ 張晉《納米銅》 /
△
張晉,記憶:又一季里談到的西荷,藝術微噴,100x100cm,2015
Zhang Jin, Memory for the Lotus in Another Season, Giclee Print, 100x100cm, 2015
△
張晉,無窮,藝術微噴,100x125cm,2016
Zhang Jin,∞, Giclee Print, 100x125cm, 2016
我總是會被問到這般一個問題“為何要從化學轉行到藝術”,從抗拒、敷衍、到此刻欣然接受。是時候再度審視那段個人史,長達十余年的科學訓練其實已然移植進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脈絡。
我以數年前發(fā)布在《自然》雜志子刊上的一篇科學論文做為底本,用身邊平常的具象之物構建影像,試圖將抽象的科學理論可視化圖像化。例如那篇論文談的是怎樣經過手機充電和放電把一粒砂子變成千萬顆砂子。并不借助于相機和鏡頭,直接在暗室或明室對大尺寸的X光膠片進行圖像實驗,經過海量重復性的勞作去尋找微弱的差異,從這個方向看,這已然是在做化學實驗了。
—— 張晉
/ 張克純 《長江圖》 /
△
張克純,長江圖,一次影像相相紙,8.6x7.2x40cm,2017
Zhang Kechun, Ten Thousand Li Along the Yangzi River, Polaroid, 8.6x7.2x40cm, 2017
始終敗興,長江都是中國藝術里非常重要之題材,長江對中國人來講附著了很深的人文情感,受到歷代《長江萬里圖》的啟發(fā),遂制作這件作品。作品采用網絡互動的方式,在網上征集到從長江江門到源頭的40多個地區(qū)的志愿者采集的水樣以及在取水地拍攝的一張江邊的景觀,其內容反映了當今長江的樣貌,我用這些水樣拍攝了一件靜物的長江圖。歷代畫作里的源頭是岷山,而真正的平常源頭在青海,因此我把它們亦涵蓋其中。
—— 張克純
/ 張曉《甜蜜的愛戀》 /
△
張曉,甜蜜的愛戀,藝術微噴,液晶表示屏,21.5x27.5cm每一個,288件
Zhang Xiao, Sweet Love, Giclee Print, LCD Screen, 21.5x27.5cm each, 288 pieces
這些照片是一位鄉(xiāng)村攝影師近十年來為村民制作的婚紗照。他開著車攜帶著筆記本電腦、掃描儀、打印機等設備以及耗材,在每一個鄉(xiāng)鎮(zhèn)趕集的時候擺攤為村民現場制作照片,并以此為生。這種流動性引起了他必須在最短的時間里去完成每張照片。因此類似于這般在同一背景上更換頭像的做法是最為有效的。
經過反反復復的個體實踐,他將某種單一審美規(guī)律傳遞給村民,并以此維系著她們表達愛情與美好生活的一起經驗。在我近期幾年以故鄉(xiāng)為命題的創(chuàng)作中,我試圖交給他一個藝術家或社會學家的身份,借用他的方式和視角去重新審視鄉(xiāng)村在時代的巨大變遷中以何種方式應對情感和審美的一起缺席。
費孝通先生在《鄉(xiāng)土中國》中寫道,“每一個特定的生活團體中,必有她們的特殊語言,有許多別種語言所沒法翻譯的字句。”而這些程式化的圖像正是將鄉(xiāng)土社會中的繁雜關系投射到平面化的消費認識形態(tài)與審美規(guī)律之下的某種語言。
—— 張曉
/ / /
攝影的開啟,寓意著凝固的時間、明暗的轉化,以及承載咱們觀看、記憶、行走以及思考的圖像的誕生。針對創(chuàng)造影像背面的人而言,無論是回到攝影的原初還是重新出發(fā),都寓意著一次又一次以試錯的勇氣而得到展望——亦許這一微小群體的奮斗,將作為將來中國影像實驗轉向的起始。
咱們期盼經過一次展覽,開啟針對2000年敗興的西南影像實驗的梳理,討論對影像將來可能性的探索,經過幾年的時間,完成一次攝影以及攝影之外的連續(xù)行動。
展覽信息
回路——2000年敗興的西南影像實驗
Loop—Photography and Video Experiments in Southwestern China since 2000
藝術總監(jiān):榮榮、孫莉
Artistic Director: Rong Rong, Sunny Sun
聯合策展:李杰、蔡麗媛
Co-curatorial: Li Jie, Cai Liyuan
展陳設計:NTYPE 一質——Joao Lemos, 楊洋
Exhibition Design: NTYPE—Joao Lemos, Yang Yang
書法:和堂空一
Calligraphy:He Tang Kong Yi
藝術家:阿斗、陳蕭伊、馮立、駱丹、黎晨馳、黎朗、李俊、木格、張晉、張克純、張曉
Artists: A Dou, Chen Xiaoyi, Feng Li, Luo Dan, Li Chenchi, Li Lang, Li Jun, Mu Ge, Zhang Jin, Zhang Kechun, Zhang Xiao
主辦:麓湖·A4美術館
Organizer: LUXELAKES·A4 Art Museum
時間:2017年12月23日——2018年3月17日
Time: From December 23, 2017 to March 17, 2018
地點:麓湖·A4美術館一層、二層展廳
Venue: Exhibition hall of first floor and second floor, LUXELAKES?A4 Art Museum
票務信息
早鳥票:20元/人(售票至2017年12月23日0點)
原價:60元/人
線上VART:40元/人
更加多票務信息請掃描二維碼,前往購票鏈接查看。
▼早鳥票 購票通道①▼
▼ 早鳥票 購票通道②▼
敬請期待!
* * *
編輯:一燃
圖文作品歸藝術家所有
未經準許,請勿轉載
木格堂是致力于影像實踐的工作室,咱們的實踐包含影像分享、尖山計劃、教育計劃、拙物良品。
支持木格堂